
10 12 月 整形外科莊家榮醫師|被整形外科耽誤的人體創作家
大學聯招考完第4天,莊家榮帶著一顆排球回母校雄中,他不只為了玩,也是順道去考國防醫學院。
他壓根兒沒想進這間學校,更沒當醫生的打算。
因為,他從小便展露過人的美學天賦,一路學畫也贏得不少獎項,但自由派的反叛性格,論學醫實在太過沉重,更何況他從不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
莊家榮原本設定「成大建築系」為第一志願,希望在建築、工業設計領域一展藝術創造的長才。
只可惜,他沒考好,甚至已做好重考的準備。
「國防醫學院是獨立招生,你要不要去試試?」幸好聯招前莊爸爸的提醒,適時為他打開另一扇窗。
「我父親甚至連報名簡章都幫我填好了,他真的是我的貴人。」
結果他順利上榜,一開始還三心二意,但當得知國醫校區位在公館水源地時,便決心負笈北漂。
「那時想就算考不上台大,我也要在台大附近念書啊,至少可以離開高雄。」就像當年林強那首「向前行」一樣,莊家榮一邊哈哈大笑,一邊強調這是真的,唸國防就這麼簡單決定了,充分展現出水瓶座狂放善變的性格。
意外走上行醫之路
7年醫學院畢業後,莊家榮毫不猶豫的選擇最有興趣的大外科,經過3年的住院醫師訓練後如願進入整形外科,即便當時最夯的心臟外科也向他招手,但他深信唯有整外才有揮灑美學的空間。
三總是全國首屈一指的教學醫院,整形外科的訓練過程中不分部位或科別,舉凡燒傷、斷指、臉部重建、顱顏外科等整形重建手術都得學習,其中當然也會接觸不少美容手術。
「三總校風好,老師不藏私,主治醫師都會讓我們跟著開美容刀,所以三總整外的訓練早早就為年輕醫師打下紮實的基礎和膽識。」聊起無私的師長,他依然心存感激。
2005年,他卸下外科部總醫師的職務,奉派前往國軍花蓮總醫院出任第一年主治醫師,沒人料到這是他最後一年為軍中服務,包括莊家榮自己。
當時花蓮總醫院整形外科才剛起步,莊家榮以精湛的技術和美感逐漸贏得口碑,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連遠到玉里榮民醫院,都有許多雙眼皮的客人等著他開刀,院長甚至還希望他協助成立美容中心,開車帶著他到處尋覓地點。
次年,他被調回台北三總擔任整形外科主治醫師,但就在剛晉升少校編階的同時,他卻毅然決然選擇出走,離開培育他10年的國醫體系。
莊家榮大概是三總第一位瀟灑放棄正職缺的主治醫師,又如此年輕,此事曾轟動一時,同期的三總人仍記憶猶新。
其實他並非任性妄為,而是不斷尋找一個可以自由發揮天分的舞台與機會。
預見趨勢的到來
莊家榮很早就意識到美容手術終將成為潮流,也因為洞察趨勢,他一離開三總,便遠赴韓國和日本取經。
2005年,台灣的整形外科手術仍以重建為主,重建簡單來說就是從頭做到腳,既不分科,跟美容也沒有明確的關連性,所以美容手術仍屬不被重視的小眾市場。
但韓國當時已將美容產業做出精細的分工,無論是眼睛、隆鼻、削骨,抽脂、隆乳各有專門執刀的醫師和診所,著實開了莊家榮的眼界,也逐漸建立自己開業的雛形。





在那三個月的進修時間,他白天去醫院跟刀、紀錄、學習,晚上就待在旅館查閱筆記與撰寫網頁,期間還要不計代價的日韓兩邊奔波,日子彷彿重讀醫學院,甚至堪比準備醫師國考般精實。
在觀摩國外等眾多醫師們的手藝與精髓後,他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於是在返台兩個月內就開業了。
「診所開在敦化南路哈根達斯樓上,那是我跟太太在東區走路問出來的,我想如果開業不找最好的點,就很難成為頂尖的醫生。」莊家榮回想當初也不知哪來的自信與霸氣,幸好後來證明這一步是走對了!
「當時的病人把整形醫生當作全能選手,所以我得處理所有的問題。」他和太太經常在診所忙到半夜12點才離開,不是因為刀多到開不完,而是手術結束後要等病人完全清醒離院,甚至必須做好隔日手術的計畫後才敢回家。
從草創時期到站穩東區,這段歷程沒有一絲僥倖,莊家榮犧牲了許多家庭生活與假日時光,才換來豐富的經驗與紮實的功力,他非常感謝一路伴隨的太太與房東多年的支持。

不過,雖然搶佔了先機,莊家榮卻沒趁勢走向商業擴張之路,對於目前的市場亂象,他深深不以為然,所以從2014年診所遷移到忠孝東路現址並擴大營業至今,他仍然堅持獨自經營不外聘其他醫生,任何手術皆親力親為。
許多人不相信這麼大的診所,卻只有一個整形醫生?很多人勸他多找幾位醫生或幫手,可以增加更多的收入,但莊家榮卻完全無動於衷。
「如果我有把握給病人做到最好,為何要讓她假手他人? 」這也看得出他對病人自私疼惜的一面。
不隨波逐流的創作家
「開業就是為了做自己。」17年來,與其說他是醫者,更像一位不在乎眾人眼光,追求完美的創作家。
藝術創作是孤傲的,隨波逐流,嘩眾取寵都不是他的個性。他堅信,再多的行銷廣告也取代不了穩定的手術品質與口碑。
莊家榮把每位病人當成一面畫布或一塊璞玉,從拍攝術前術後照、畫線、到縫上最後一針,全由他親自負責執行,只差最後沒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
「手術的良率控制很重要,而提升良率的不二法門就是凡事親力親為!」莊家榮說:「醫師如果不自己拍照,永遠不會知道你的手術誤差在哪裡?客人不滿意在哪裡?而且我還會定期把照片調出來整理對比,就像欣賞自己的創作一樣,這得花很多時間。但其他醫生或許拍照只為交差,歸檔後也不再重看,甚至不喜歡面對自己的成果。」

莊家榮藉由審視歷年作品,思索突破之道,喜愛挑戰與變化的個性,也讓他的技藝達到能夠為客戶量身打造的全人整形境界,不像許多醫師安於自己熟練的領域與方式開刀,一旦習慣僵化的思考與觀念後,就會築起眼界與心房的高牆,讓病人覺得難以溝通,結果就是鼻子、胸部永遠做成一種樣貌,或別的部位找其他醫生來做,造成常見的複製人甚至美感拼貼的怪象。
「我不太喜歡被歸類只專長某項手術,這樣有點看小了我,因為我幾乎全科手術都能做得很好。」雖然莊家榮如此自豪的強調,但我依然好奇他最受患者推崇的隆乳手術。
直到聽他分析完「圓與形的藝術」概念,我才理解他為什麼能夠不打什麼廣告,卻依然有那麼多客人會滿意到不顧隱私的推薦與分享。
圓與形的藝術概念
「圓」是入門,不管用什麼手法或工具,只要能把胸部做到圓,莊家榮說大概七成以上的客戶都會滿意。
「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很多醫師還做不到基本的圓。」他的印象中,隆乳至少要做超過100例,才會慢慢有得心應手的感覺。
但「形」就難了。
「圓是平面的,患者躺著讓你手術慢慢修或許可以,但形是立體的,是活的,要讓病人站起來甚至活動時,都要保持漂亮自然的乳房形狀,這門檻可高多了。」他進一步解釋。
因為,形的好壞常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病人的皮膚與骨架都難以改變,只能用更高的技術去克服或遷就。
終究整形醫師的美學涵養、技術和經驗還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在隆乳手術,必須綜合考量病人的皮膚厚薄、骨架變異,義乳的尺寸與款式選擇、甚至是超乎尋常的比例訴求。
所以莊家榮認為一位好的隆乳醫師,不應拒絕病人的需求,而是在傾聽後說明利弊得失,讓她自己去下決定,因為隆乳不只補救身體的缺陷,更像滿足內心渴望的救贖。
至於讓病人感受最不易拿捏的則是「手感」,畢竟每個人的標準不同。
通常隆乳做大之後的感覺會比較硬也比較緊繃,客人會抱怨手感不夠柔軟或異物感。但新一代義乳問世之後,因為外袋與內容物的材質都改進了,現在即使做大一點,觸感也不賴,更讓許多女性勇敢的跨出第一步。
「形的關鍵在大小,也是隆乳客人最終的滿足感來源,我認為沒做過上千例,很難將乳房的尺寸做到大又漂亮,而這種自己的歸納跟心得,卻難以三言兩語傳授給其他醫師。」莊家榮建議台灣女性的身材比例最好做到D罩杯,形才會出眾討喜。
「許多醫師會因為對形沒把握而說服患者做小,但這違反了隆乳的本意,術後的失落感可能也較大。」他進一步補充 :「當一個隆乳醫師做出的形,能夠全方位滿足客人的各種需求時,大概才有資格稱師。」
他坦言入行16年至今仍在努力,但已經可以很接近這個標準了。







訪談過程中我注意到,即使經驗已經非常豐富,莊家榮始終把「這真的很難」掛在嘴邊,足見他對手術抱持敬畏與謹慎的態度,正所謂越自信越謙虛,我看到了一位堅持初心的整形外科醫師,也見著了大師的風範。
造夢者&圓夢家
最後,當他侃侃而談如何裝潢診所時,又讓人忘了他是醫師,診所設計宛如一座美術館,且八九成都出自於他的點子,牆上到處掛著充滿創意的現代雕塑、角落可見抽象的裝置藝術,這些象徵了外在的美;他更耗資添購最先進的儀器,以最安全的標準協助客人圓夢,這是醫者內心的美。
所以,他成為台灣第一家贏得德國iF設計大獎的醫療院所,也算圓了當年沒上成大建築系的夢想吧?
「我們是造夢者,也是圓夢家,答應人家的事就要盡力做到!」這是莊家榮給整形醫師下的註解,也是他不忘初衷的堅持。









知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臨床講師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 外科部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 外科與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畢業
國外進修
日本東京Nagumo clinic乳房手術研修
日本東京Sapho clinic拉皮手術研修
日本東京Clinic Kioizaka皮膚回春治療研修
韓國首爾Shimmian Rhinoplasty clinic韓式鼻整形研修
韓國首爾Well clinic一般整形研修
韓國首爾Jelim clinic削骨手術研修
韓國首爾BK clinic削骨手術研修
文字/主圖:夏金剛

大清鑲黃旗嫡系血統
這一世為文字佈施者
目前以故事行銷為業
|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部分照片由莊家榮醫師提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