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7 月 放射腫瘤科黃意婷醫師|精進放射治療效果成為她在高輻射環境工作的動力
癌症治療中常聽到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的效果好嗎?放射治療效果可以成功治癒病人嗎?今天讓我們跟著專長乳癌和婦癌治療的放射腫瘤科黃意婷醫師,一起來到先進的質子治療中心,瞭解放射腫瘤科醫師能幫癌症患者做什麼?
在「台灣乳房重建協會」20周年慶的餐會上,我認識了黃意婷。
她是放射腫瘤科醫師,專長乳癌、婦科腫瘤、皮膚腫瘤。
陌生的領域總會勾起我的好奇心,遂央請她撥空聊聊自己的專業。
「好啊,我們星期五約質子大樓見。」
質子大樓~WOW~聽起來就超酷炫。
它獨立於林口長庚院區外,一樓不見掛號批價的人潮,大廳寬敞幽靜,中央擺放一座平台鋼琴,裝潢頗有星級酒店的作派。
走廊有塊指示牌接觸不良,燈光一閃一閃的,我心想,這還真符合放射線治療中心的氛圍。
放射腫瘤科醫師的風險?
黃意婷出現時,我注意到她的白袍上,掛了一枚暗紅色牌子,我從未在其他科醫師身上看過這樣的物件,便詢問那是什麼?
「這是輻射劑量佩章啊。」她說的理所當然,卻見我聽得一臉茫然,於是她進一步解釋:「此佩章會監測輻射工作人員所接受之體外輻射劑量,每月更換1次,寄佩章給我們的委託單位台電作劑量測試,作為確保輻射工作人員之安全健康,以達『合理抑制』輻射劑量之目的,這對我們醫療人員也是保障。」
「所以在這裡工作,會遭受輻射污染的風險?」
「不會,質子大樓的輻射屏蔽,完全符合原子能委員會的規定。」
治療區域是集中在地下二樓,果然,每一間會產生放射線的治療室,不只空間面積寬闊,牆壁都非常非常的厚,連大門都由非常沈重的厚鉛板構成,隔離得十分嚴密。
治療室的環境風格也挺特殊,在空曠的室內空間,只孤伶伶的放了一張治療床,頗有裝置藝術的超現實美學,至於最大間的治療室,那超雄偉的質子放射機,結合了高科技與工業風,治療彷彿坐進太空艙。



「為什麼選放射腫瘤科呢?」我依然覺得每日置身輻射環境挺危險。「放射腫瘤科跟動手術很像,一樣是做局部性治療,只是我們不用手術刀,而是靠高能量的放射線光束,直接精準聚焦腫瘤位置,殲滅癌細胞,讓腫瘤被控制得更好。」黃意婷說:「此外,抗癌的三大目標:治癒癌症、控制癌症、緩解癌症,放射治療都能完成,可獨立又能輔助別科治癌,加上本人對血沒有好感,所以便選了這一科。」
如何精進放射治療效果以降低副作用?
做放療會不會連正常的器官也照壞?這是看診時,患者最常問到的副作用。
而這也正是放射腫瘤科醫師面臨的挑戰,既要滅了腫瘤,也要盡可能減少健康組織的輻射傷害。
但隨著醫學影像和放射技術的進步,射束的強度、精密度與準確度能達到更成功的治療效果,降低副作用的發生。
譬如一位左乳罹癌的患者,手術結束後,為阻止殘留的癌細胞繼續生長,遂施予局部放療。
這時黃意婷就得思索病灶附近有兩大重要器官,心臟和肺臟,放射線該從哪個角度進入,才不傷心肺?該用多少劑量?照射多少次?

為此,她經常在醫院工作到晚上10點,在患者模擬定位攝影的斷層掃描影像上,檢視各器官間分佈的相對位置關係。
然後憑藉她個人在生理解剖、放射物理、放射生物、臨床等經驗知識,在電腦桌前將病患一張張電腦斷層影像上,把腫瘤和正常組織、需要治療跟不需要治療的地方都標示清楚,畫出腫瘤的立體輪廓與體積,並訂出腫瘤與正常組織之接受劑量與容許劑量限制,再將這些參數交給醫學物理師,醫學物理師便透過電腦計劃軟體進行精準的運算,再回傳結果給黃意婷評估,倘若不符要求,便修正到醫師滿意為止,直至確認無誤,才能把治療計畫套用在病人身上。


「放射治療一次大約10-15分鐘,像照X光一樣,沒痛沒感覺、也不打針不吃藥,比較辛苦的是,一週要來5天,療程長短則視各個癌症與病情程度,因人而異。通常治療期間每週看診一次,我會根據患者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給予藥物,部分病人則有不同階段的治療更改規劃。」
通常轉來放射腫瘤科的患者,幾乎已經過確切的診斷,或已做了手術或化療等處置,也有的是局部復發或遠端轉移,甚至別科已無力回天,也會送來請放射腫瘤科幫助病患改善生活品質。
放腫科醫師的成就感?
例如,有些乳癌末期患者的腫瘤,已擴散到皮膚表面產生潰爛,流血流膿發出惡臭,那會讓患者本人和照顧者都不好受。放射治療常常可以達到不錯的傷口控制效果。
又或者骨轉移患者的癌細胞侵犯骨骼造成了神經壓迫,或可能導致癱瘓的風險時,光靠藥物緩不濟急,放射治療便可用來縮小癌症體積,改善壓迫的狀況,立刻減輕患者的疼痛。
至於腦轉移患者,做完放療以後,一手一腳的力氣恢復了,這些都是可以快速看到的。
「能在患者的餘生中,幫他們提升生活品質,看見他們獲得改善的樣子,我會覺得自己幫上了忙。」
至於最大的成就感,當然就是治癒病人。
由於乳癌篩檢越來越普及,很多患者得以早期發現,因此在放射腫瘤科,超過八至九成以上的乳癌病人都是根治性的,也就是沒有復發,沒有轉移的佔最多數,她們都是健健康康的離開醫院,邁向往後的人生。
「乳癌跟其他領域癌症患者的特質比較不同,她們相對活潑、熱情、充滿活力,和一般印象的癌末患者的差距甚大。」黃意婷說:「我蠻喜歡治療乳癌病人,以前沒有什麼喜不喜歡,可是走上乳癌次專科這條路之後,越投入就越想為她們多做點什麼。」
資訊工程師最多的醫科
黃意婷當然也會碰到頑抗的癌症,不管怎麼做它就是會再復發,或轉移到其他地方去。
以前她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但隨著經驗累積,她知道某些兇惡的腫瘤就是難醫,醫師不是萬能的,不可能百分之百治癒所有病人。「如果我已經做到所有我該注意的,但它還是復發,我也只能告訴自己,醫師不是神,慢慢就比較釋懷了。」
黃意婷在2003年當上主治醫師,從實習醫師到今天二十多年來,見證了放射治療儀器設備、電腦計畫軟體與影像醫學的發展,從2D進入3D時代,為病患提供更精準、副作用更小的治療,她相信放療技術會持續進步,因此永遠不能停下研習新知的步伐。
感謝黃意婷讓我理解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工作內容,並見識到尖端科技如何運用在醫療上,真的大開眼界,同時也很難不對這個團隊中的放射腫瘤醫師、醫學物理師、醫事放射治療師、護理師、維護工程師及系統運轉人員、營養師、社工師等各方專業人士產生敬意。
不過說到底,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沒事還是別進質子中心的好。

黃意婷醫師個人資歷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總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
台灣放射腫瘤學會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台北醫學院畢業
文字/攝影:夏金剛

大清鑲黃旗嫡系血統
這一世為文字佈施者
目前以故事行銷為業
|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