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10 月 真愛永不消逝|這場空難改變了台灣空軍,卻沒有改變她
這場空難發生於1968年的台灣,罹難人數堪稱C-46運輸機最嚴重的一次,與父親感情最好的楊尚杰,正是此架次的機長,搜尋現場的其他同儕,則根據空難前的一樁小事…
范鑫常搭楊尚杰的順風車上班。
他們是飛行員,是好兄弟,妻小也是好厝邊。
那日一如往常,兩人從大武町眷村騎到屏東空軍基地。
不到中午,范鑫接到命令,即刻飛往台南。
原來,老楊出事了。
他所駕駛的C-46運輸機,從岡山起飛後不久,便栽在台南縣柳營鄉太康村一片水田裡。
當天大雨滂沱,現場慘不忍睹。
飛機殘骸、數十具屍體散落各處,有的插在鬆軟濕地,只露出一截小腿。
范鑫強忍淚水,率領同袍在田裡,一腳高一腳低的搜尋著戰友。
空難前的一樁小事成為找出機長大體的關鍵
「老楊,我來帶你回家…」
正當范鑫悲苦著不知道該怎麼找人時,
忽然間,他看見濕地裡有一雙手。
前幾天,兩人上班時,坐後座的范鑫忽然注意到,
老楊騎車時,右手摧油門、左手壓離合器的姿勢挺帥氣,他就說:
「欸老楊,你這雙手生得挺好看的!」
此刻,這雙帥氣的手,以相同的姿勢抓著地上的泥濘。
范鑫心頭咯登一跳,趕忙衝過去,慌張的檢查兵籍牌,
果然是我的好兄弟…
中午,我的父親夏峰一臉鐵青回到家裡,不發一語。
我媽不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
此時,門鈴響了。
訪客是楊尚杰的太太,我們都喊她楊阿姨。
楊阿姨總是客客氣氣、笑瞇瞇的:
「老楊一天到晚說要買雨衣,我現在買來了,等等請夏峰帶到隊上給他。」
我媽大聲叫我爸出來,但爸爸卻沒出聲。
於是,媽媽走進房裡,只見父親躲在廁所裡泣不成聲。
老楊是爸爸空軍官校第33期的同學,那份傷心可想而知。
門口,楊阿姨還抱著嶄新的雨衣在等我爸。
她自然不會知道,丈夫此刻正在淋雨。
噩耗發生後,楊阿姨的父母,把她和四個小孩,一起接回北投。
她一邊在復興中學和十信高中教英文,一邊想著該怎麼養活孩子們,
後來,她決定去美國,闖出一條路。
她單槍匹馬去了異鄉,白天在水龍頭工廠當女工,晚上讀大學。
在學業壓力和思念兒女的雙重煎熬下,楊阿姨好不容易拿到電腦程式設計的學位,畢業後順利進入美國的保險公司當programmer。
直到工作穩定,她才終於把分離多年的四個孩子,接到美國團聚。
那可是1970年代呀…
楊阿姨就拿到了computer science的文憑,
這根本就是電影「關鍵少數 Hidden Figures」中的優秀女性。
幾年前,我在健康路上碰到楊阿姨。
她氣色很好,優雅依舊,不知怎的聊到了楊叔叔,
楊阿姨:「我常夢到他,我一直等他,可是他從來不降落…」
說完這句,瞬間就在路邊哭了起來。
「他才37歲呀,太早了…」
空難發生在1968年6月3日,
隔了將近五十年,傷慟沒隨時間沖淡,依然刻骨銘心,
這是多深厚的感情啊。
老楊失事後半年,范鑫也走了。
范叔叔撞上了素有「空軍墳場」之稱的屏東大武山。
爸爸每年都會去新店空軍公墓看兩位哥兒們,
直到初中,我才沒有陪他一道去。
我印象很深,平常不苟言笑的爸爸,每一回都在墓前哭成淚人兒。
身為中華民國空軍子弟,想著父母那一輩經歷的動亂、壓力、考驗,我既是驕傲,也深感不足。
此事件為C-46運輸機最嚴重的空難之一,從此軍方規定眷屬不得搭乘軍機,
墜機地點的地主,因為接到托夢,而蓋了「七十二聖人廟」紀念空難者。
如果你來到台南縣柳營鄉太康村,又正好進入廟裡,你會看見正駕駛楊尚杰的名字。

左邊是楊尚杰,右邊是我的父親,他脖子上掛的相機,後來轉送給了他的南京同鄉「郎叔」,也就是郎祖筠的父親。
自由時報相關新聞報導>>岡山「63空難」逾半世紀 眷村文化協會籲公布真相、立碑慰亡魂
推薦閱讀
文字:夏金剛

大清鑲黃旗嫡系血統
這一世為文字佈施者
現以故事行銷者為業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